买球APP新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人:陈经理
手机:13953450770
13791375665
厂电:0534-5773665
传真:0534-5773665
邮箱:leyucom@qq.com
网址:www.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北环路
买球-编者按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视野宏阔、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掌握其核心要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全面增强金融工作本领和风险应对能力。基于此,本期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理论探讨,以剖析其深邃要义。 图片 ●金融的本源在于服务实体经济。从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发展史来看,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暴发,根本原因就在于信用的过度膨胀,导致金融职能对于本源的背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人民性。 ●我国金融业排名全球前列,但大而不强,存在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严峻问题。因此,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看住人,管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多维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继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从1997年11月召开首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起,我国已经成功召开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2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金融的本质: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金融既具有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征,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金融的本质与本源对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除了是一个维护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之外,还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研究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展开的,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金融”一词,但作为资本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循环和流通过程,正是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起源。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中,金融的本质是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职能。 金融承担的国家经济职能有哪些? 第一,为经济活动提供国家信用。金融体现国家经济属性的重要标志是发行货币,为经济活动提供国家信用背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经济活动跨越国家边界,国家信用呈现国际化趋势,因此,金融就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影响社会财富分配。经济体系越发达,金融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影响也就越大。金融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不仅体现在初次分配领域,更重要的是通过诸如财政和货币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影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当国家信用跨越国界时,金融的社会财富分配作用就会扩展到世界,影响世界财富分配格局,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第三,作为生产关键产品和社会公共产品的投资工具。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中的关键产业和特殊工程必须由国家来推进,资金来源除财政和税收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金融手段募集资金,诸如主导性、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金融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作为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工具。马克思认为,对社会生产的管理与调节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干预国民经济运行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外概莫能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言,金融的工具性职能更为突出和重要。因此,金融制度构成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金融的本源是什么?金融从何而来?因何而兴? 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劳动交换产生了货币形态,货币的产生过程是一个便利交换的过程,在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生产环节起支配作用。因此,生产是金融的基础,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脱离生产过程是不能创造价值的。现代金融体系的运动规律是由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支配的,对于社会化大生产而言,金融运行处于从属地位。 从历史逻辑来看,历次工业革命与金融的支撑密不可分,以18世纪的现代商业银行、19世纪后期的现代投资银行和20世纪中后期的创业投资体系为代表的3次金融革命分别推动了人类3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甚至出现“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的现象,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实践逻辑看,我国金融业是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而兴旺起来的,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因此,金融的本源在于服务实体经济。 从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危机发展史来看,金融危机之所以会暴发,根本原因就在于信用的过度膨胀,导致金融职能对于本源的背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的重要论述,从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3个维度深化了对金融本质的认识,构建了中国特色金融的本质。总书记强调的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金融的本源与发展方向。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核心要义:“八个坚持”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用“八个坚持”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精髓要义,明确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应该“如何看”“如何干”,对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影响。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的最大特色和最大政治优势。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区别于西方国家金融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设计者和践行者,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过程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具有领导优势。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政治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中国特色金融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金融理论最核心、最本质的理论,是对以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为核心伦理的西方金融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以及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人民性。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根本职责。从本质看,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价值创造的基础载体,金融是实体经济价值表现的“符号”,因此,金融和实体经济是“表”和“里”、“虚”和“实”的关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了金融的本源问题,只有履行好这个根本责任,才能真正做到“表”实“里”强、“表”美“实”坚。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的服务性。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底线要求。由于金融具有耦合性紧、负外部性强、内在脆弱性等特征,金融风险外溢性强、传染性强、传导性快,一旦累积成系统性风险,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甚至是政权危机。因此,安全稳健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底线要求,决定了中国特色金融的发展底色。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的安全性。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金融创新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中国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封闭到开放,靠的就是创新。同时,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在创新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严格依法办事。因此,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决定了中国特色金融的发展质效。坚持在市场化法制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的创新性。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金融工作的主线,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锚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则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做好“稳金融、去杠杆、降成本”,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的改革性。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路径。金融的开放性是由金融本身特性决定的,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是金融开放的基础,金融开放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严守金融开放的红线、底线、高压线。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的协调性。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习总书记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就必须协调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推动金融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的稳健性。 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四方面举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确定了新时代金融工作主题,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而言,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持续深化市场改革,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核心在于动员和跨期配置资源。提高金融效率、增强金融实力,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仍是以银行为主导的,虽然在这种体系中,我国金融规模持续扩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但仍然存在金融部门资金空转与实体企业融资困局共存、金融与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为市场导向性金融体系。为此,要持续深化市场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要继续发挥市场政府合力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让市 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功能,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健全金融要素的定价机制,深化金融要素市场化定价改革,着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以及国债收益率曲线等建设,充分发挥信用利差的定价功能。要优化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优化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产品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供给服务。 二是持续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的永恒主题。我国金融业排名全球前列,但大而不强,存在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等严峻问题。因此,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看住人,管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多维度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要加强金融监管新范式。在传统机构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强化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要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有效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等重点任务与领域的金融监管,同时着重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和跨境传递共振,有效处置内外共振风险。要在监管模式、监管架构、监管方式上进行变革和调整,切实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 三是调整优化金融结构,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毫不动摇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但仍存在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有短板、金融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供给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优化融资结构,从全面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等三方面提高直接融资占比。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定位,一方面要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另一方面要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同时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四是深化金融对外开放,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由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实质性提升,与国际金融市场互动不断增强,同时,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继续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要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我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要致力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重点深化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和负面清单管理 模式,着力完善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更要注重金融业务准入许可,加强外资机构在华的商业存在和业务关联。杨志强、何立胜(杨志强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博士、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何立胜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长三角研究院院长)-买球